拉普拉斯变换(Laplace transform)

拉普拉斯变换是工程数学中常用的一种积分变换。

拉氏变换将时域的函数f(t)转换为复数域的函数F(s)。这里的s是复数。

(1)f(t)F(s)

对于一个动态系统,比如下面的电路系统:

RLC系统.png

我们可以写出它的动态系统微分方程:

(2)e=Li+Ri+1Ci

这里,e是这个系统的输入,i是这个系统的输出。如果从时域来分析这个系统,我们得到系统的输出i(t)实际上是由输入e(t)和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g(t)通过卷积得到的。

(3)i(t)=e(t)g(t)

但求解像(2)式这样的微分方程有时候是不太容易的,这就是为什么要引入拉普拉斯变换的原因,它可以将微分方程转换为代数方程求解,这大大简化的求解的过程。

拉普拉斯变换和傅里叶变换

下面我们来看拉普拉斯变换的做法:

(4)L[f(t)]=F(s)=0f(t)estdt

通过这样的变换,将f(t)从原本时间的函数转换到了复平面上的一个函数。我们可以注意到,当 σ 取不同的值时,可以得到不同的虚部jωL(s)之间的关系,如图中红、绿、橙三条曲线所示的那样。如果我们取σ为0,也就是实部为0的时候,就得到了L(jω)jω之间的关系。

拉普拉斯变换 .png

从公式上来看,我们取s=jω,得到:

(5)F[f(t)]=F(jω)=0f(t)ejωtdt

这就变为了f(t)的傅里叶变换(Fourier Transform)。

拉普拉斯变换的几个性质

线性定理

这一点不难理解,拉普拉斯变换本质上是进行了积分运算,可以很容易证明它是线性的。

(6)L[αf(t)+βg(t)]=0[αf(t)+βg(t)]estdt=αL[f(t)]+βL[g(t)]

微分定理

下面我们分析,当时域为f(t)的导数时,它的拉普拉斯变换是怎样的。

(7)L[f(t)]=0f(t)estdt

这里需要用到分部积分的知识,我们回忆一下:

(8)abf(t)g(t)dt=f(t)g(t)|ababg(t)f(t)dt

利用(8)式,

(9)0f(t)estdt=f(t)est|00(est)f(t)dt=(0f(0))(sF(s))=sF(s)f(0)

这里f(0)是0时刻时的值,也就是初始条件,往往可以取0,此时L[f(t)]=sF(s)

如果要进一步求二阶导的话,我们也不难得到:

(10)F[f(t)]=0f(t)estdt=s2F(s)sf(0)f(0)

卷积定理

这是一条比较重要的性质,这阐释了为什么拉普拉斯变化能把微分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求解。

根据卷积的定义,我们有:

(11)f(t)g(t)=0tf(τ)g(tτ)dτ

对它们的卷积进行拉普拉斯变换:

(12)L[f(t)g(t)]=00tf(τ)g(tτ)dτestdt

这是一个二重积分,内层对τ0t积分,外层对t0积分,下面通过画图的方式来分析这个积分域:

若先对τ积分,如左图所示,在t取不同的值时,τ每次从0积到τ,积分域是上面这个三角区域。若要改为先对t积分,如右图所示。则在τ取不同值时,t每次从τ积到

二重积分.png

我们先对t进行积分,可以得到:

(13)0τf(τ)g(tτ)estdtdτ

对于内层积分,我们令tτ=u,则dt=du+dτ=du(对于内层来说,τ为常数),u的积分项相应变为了从0

(14)0τf(τ)g(tτ)estdt=0f(τ)0g(u)es(u+τ)du=0f(τ)esτdτ0g(u)esudu=F(s)G(s)

从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:

(15)F[f(t)g(t)]=F(s)G(s)

也就是时域的卷积相当于频域的乘积。

再分析电路

有了以上的知识,我们再来看文章开始提到的RLC串联电路。

RLC系统.png

我们对(2)式的两端都进行傅里叶变换,得到:

(16)sE(s)=Ls2I(s)+RsI(s)+1CI(s)=(Ls2+Rs+1C)I(s)

就可以得到了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:

(17)I(s)=sLs2+Rs+1CE(s)

这样我们就得到了这个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,E(s)前面的部分是这个系统的传递函数,相比于时域而言,这里的输出等于输入和传递函数的乘积,而在时域中,输出为输入和单位脉冲响应的卷积。

RLC系统建模.png